自2012年以来,国家实行对于7座及以下载客车辆,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免费通行高速路的规定,受到了“广大群众”的热烈欢迎,大家的出行或旅游的积极性大幅提高,看似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了消费,促进了经济发展,群众欢迎,官方支持,笔者却以为这个免费政策不但产生很大的弊端,而且有失公平合理,这种“改革”不能真正为广大群众带来红利。
首先,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压力。免费政策促使大量有车一族在免费日旅游出行,本来流畅的高速路却车流如织,速度怎么也高不起来,甚至造成大量拥堵现象,高速路变成了龟速路和停车场。并且出行人员很多是停车游玩,上路开车,极易造成疲劳驾驶,从而发生大量交通事故,这已被以往的免费日所印证。
其次,造成国内旅游因时间不同而冷热不均。免费政策使大量群众把出行旅游放在免费日,城市公共设施和景区需要加大投入,保障和应对免费日公众出行和旅游,从而给景区、城市公共服务及交通设施服务造成过度透支,在非免费日却造成资源相对闲置,实际上也是资源浪费。所以这“一窝蜂”的旅游出行方式,极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。
第三,产生社会不公。国家出台免费政策看似一个惠民政策,但笔者以为只是惠及于部分群众,准确的来说是惠及了有私家车的群众,这种惠及部分群众,而不能真正使广大群众,特别是“贫苦大众”受益的政策不要也好。广大群众,特别是公路货运和利用集体交通工具从事公路客运相关联的群众,不但不能在这一免费政策中受益,而且还要为受益群体分担成本。各大高速基本是收费公路,节假日免费肯定会减少其营业收入,而高速公路在制定收费年限和价格时肯定要把免费的成本考虑进去,这样的结果已通过引起热议的《收费公路管理条例》修正案征求意见稿体现出来,该意见稿规定:“国家实施免费政策给经营管理者合法收益造成影响的,可通过适当延长收费年限等方式予以补偿。”可见免费只是暂时的,最终的成本还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,由能享受免费政策的公众和不能享受的公众共同承担,这难道不是社会分配不公吗?交通运输部的某位专家形象的说,这是拿不开车人的钱去补贴开车人,从根本上也侵害了纳税人的利益。
从另一个方面来说,“有车一族”相对广大群众,在经济上并不属于弱势群体,不需要国家在相关政策上予以倾斜照顾,真正需要政策倾斜照顾的是最普通的广大人民群众。如果国家想通过减免过路费的方式刺激消费和惠及群众,倒不如通过降低景区门票价格、降低高速路收费标准、调低油价等群众呼吁已久的方式实现。这比重大节假日免费更有意义,同时也更兼顾公平,更能引导自驾车合理出行。
总的来说,这一免费政策褒扬者有之,批评者有之,虽然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,笔者以为这一免费政策弊大于利,缺乏应有的公平合理性,这一政策显然在惠民的的表面下包含了政府拉动内需的冲动,公共政策失效的背后,是政府决策欠缺科学性与广泛征求意见的程序。政府在出台这么一个影响力大而广的政策时,应慎重考虑各利益群体的相关诉求和关切,综合平衡环境、资源、经济、社会等各种效应,兼顾短期和长期利益,审慎的做出决定,这样才能为广大群众带来红利。
以上是笔者的一己之见,失妥之处,还望读者和相关专家海涵。